一、培养目标
运动训练专业致力于培养德、智、体、美全面发展,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、较好的科学和文化素养,拥有现代教育、健康理念,系统掌握体育学基本理论、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,富有创新精神,具备一定的体育科学研究能力,具有创业意识和一定创业素质与能力,能够在群众体育事业、竞技体育事业、体育产业相关领域从事工作的应用型人才。
二、主要课程
基础课程:通常涵盖体育概论、运动解剖学、运动生理学、体育心理学、体育社会学、健康教育学等,这些课程为学生奠定体育学的基础理论知识。
核心课程:主要包括运动训练学、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、体育竞赛学、运动损伤防护与急救、教育学、体育课程与教材教法等。
这些课程聚焦于运动训练的关键领域,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运动训练的原理、方法与技巧,提升学生在运动训练、竞赛组织、教学指导等方面的专业能力。
专项实践课程:学生需要选择一项或多项专项运动进行深入学习和训练,如田径、篮球、足球、排球、乒乓球、羽毛球、网球、体操、武术、游泳等。通过专项实践课程,学生能够掌握专项运动的技术、战术,提高专项运动水平,并积累实践教学经验。
三、就业方向
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多元,主要包括以下领域:
体育教育领域:可在学校、体育培训机构等担任体育教师或教练,负责教授学生体育课程和专项运动技能,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身体素质。例如,在中小学担任体育老师,组织学生进行日常体育教学和校内体育活动;或在体育培训机构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员进行专项运动培训,如篮球、足球、游泳等项目的培训教学。
竞技体育领域:能够在专业运动队、体育俱乐部等从事运动员训练、竞赛组织与管理工作。比如在职业体育俱乐部,协助教练制定训练计划,负责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安排和管理,帮助运动员提升竞技水平,同时参与赛事的组织与筹备工作,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;还可以在各级体育赛事中担任裁判、技术官员等,负责比赛的公正执裁和技术监督。
社会体育领域:可在社区、企业、健身俱乐部等从事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、健身咨询与指导等工作。
比如在社区体育中心,组织开展各类社区体育活动,如广场舞比赛、趣味运动会等,增强社区居民的体育参与度和身体素质;在健身俱乐部担任健身顾问,为会员提供个性化的健身方案和饮食建议,指导会员正确使用健身器材,进行科学有效的健身锻炼。